回應照顧人力荒,勞動部在今年六月十七日放寬住宿式長照機構與護理之家移工聘任資格,預計全台可以增加一萬四千多位移工投入照顧行列。專家指出,此舉雖可暫時舒緩照顧人力荒,但並非長久之計,根本之道在於平衡各種照顧模式的資源投入,而且從培育與留用扎根,讓更多本國的勞動力也投入照顧產業中。
長照2.0上路後,居家服務因為勞動條件好,又不用像住宿型機構輪三班,許多照服員跳槽到居家服務,全國的住宿型機構都面臨照服員人力不足的問題。即便加薪、自己辦訓培養照顧服務員,願意留在住宿型機構的還是很少。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目前長照政策,的確帶給家有輕中度失能長者的家庭很大的幫助,但是對於重度失能者幫助有限,目前高度仰賴外籍看護或是住宿型機構,而機構每個月僅補助一萬元,對許多家庭來說是沉重負擔,即便負擔得起,也因為人力荒要排上好久的隊。使得整個照顧歷程的後段將面臨資源斷裂的困境。
陳景寧建議要通盤思考整個照顧歷程的需求,資源才不會過於傾斜某幾項照顧模式。陳俊佑也強調住宿型機構布建的重要性。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人力不足是全世界、多數產業都在面對的問題,而且會愈來愈嚴峻,對此國內還聚焦於中高齡再就業是不夠的,必須扎根學校培育。但培育之後,目前台灣年輕人多數不願意留在照顧產業,源於照顧工作的專業地位與工作條件都不高,年輕人即便念了相關科系,認同感也低。
她指出,人才的留用也需要制度的設計,例如護理人力荒,因為有公費護理人員培育、也有護理人員留任級輔導機制,但是照顧服務員並沒有。加上住宿型機構需要輪三班,整體薪資還不如居家服務員,要留住人更形困難。
張淑卿強調,國內照顧人力的品質與數量,如何培育與留用,是教育單位、勞動單位、衛生福利單位必須跨部會思考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