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2 21:52:27願景特約 圖文/江婉琦、設計/姚羽亭
  •  
  •  

 

每個週日的台北車站,我們一起坐在台北車站的地板上,擁有相似卻相異的理由。設計/姚...
每個週日的台北車站,我們一起坐在台北車站的地板上,擁有相似卻相異的理由。設計/姚羽亭。插畫/江婉琦。
 
「姊姊,妳周日放假會去Aula(台北車站大廳)嗎?」

2016年開始,我便喜歡在周日到台北車站大廳坐著。禮拜天,是少部分可以休假移工的呼吸時刻,大家總是來到人流匯集的台北車站大廳,坐著與朋友相聚。這裡有舒服的空調、乾淨的地板,附近的印尼街有道地的家鄉菜。

但今年二月底,台北車站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宣布大廳暫時禁止席地而坐,而5月18日更傳出台鐵擬在未來繼續管制大廳,此說法隨即引發正反輿論激辯;目前交通部則放寬態度,決定以「兩全其美」方向進行研議,將趁疫情結束前提出新規則。

其實會聚在車站大廳的使用者不只移工,許多台灣人也把這裡當成擁擠城市中的綠洲,這些日常風景為何卻被外界非議?或許是移工們在這裡坐著的十年,一直都無法被理解。

在這裡跟大家坐久了,我發現這裡每個人看起來雖然都一樣,卻有不同的樣子,大家各自懷抱著相似卻相異,需要一起坐在這裡的理由。

那些黑色方格 是他們在這座島嶼上的忘憂谷

過去,每當來到周日的台北車站大廳,你會發現有許多移工坐著在地板上,而且黑白格子只坐黑色,台灣人也一樣,聽印尼朋友說因為坐在黑色上面令人安心,因為黑色是不顯眼的顏色。其實周日的台北車站承載了一個龐大的印尼移工休假社群,台北車站是台北最重要的交通匯集地,移工放假總是來到這裡,因為這裡跟朋友會面最方便。

他們是小黃司機載客的重要客群,是大廳與周邊商家、街道的消費大戶。每年的12月31日,台北車站還會徵集許多移工成為志工,幫忙用母語或中文,為要去101跨年的台灣人和外國朋友指引導路。

 

推著阿嬤輪椅放假的移工,即使是放假日,也要把阿嬤照顧得妥貼。插畫/江婉琦。
推著阿嬤輪椅放假的移工,即使是放假日,也要把阿嬤照顧得妥貼。插畫/江婉琦。
 

移工在台灣,休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台北車站的移工,聚集的都是少部分幸運能擁有假日的移工。放假是幸運,所以偶有折衷。在台北車站經常看到一類移工,她們可以休假,但是為了怕家中的長輩沒人照顧,她們會用輪椅推著阿公阿嬤一起來到大廳放鬆。這類推著阿嬤輪椅放假的移工熟稔「帶阿嬤趴趴造」大法,公車、捷運、火車、高鐵樣樣行動自如。阿嬤出外放風也開心,有時在開齋節,會看到坐輪椅上的阿嬤也cosplay戴起頭巾,嘴角有笑容。

跟死掉的火車拍照的移工,台北車站的火車像是必來打卡點。插畫/江婉琦。
跟死掉的火車拍照的移工,台北車站的火車像是必來打卡點。插畫/江婉琦。
 

陸客來台灣會去101拍照;印尼移工來台灣工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台北車站自拍。不過拍照打卡的背景不是裡頭的大廳或復古風味的售票口,是台北車站門外的黑色火車複製像。印尼移工口中的台灣must-do(必做清單!),就是跟這台火車自拍打卡,象徵到此一遊。

有趣的是,他們會說這台火車是「Kereta mati」,從印尼文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死掉的火車」,不信的話你可以去Instagram搜尋「#keretamati」,各式各樣的火車角度與自拍姿勢都在這裡。

不過有印尼朋友會笑說,呵呵,其實只有剛來台灣的印尼人會這麼做。

直播中的移工,直播,可以讓家人知道自己在台灣過得很好。插畫/江婉琦。
直播中的移工,直播,可以讓家人知道自己在台灣過得很好。插畫/江婉琦。
 

拍照完移工入大廳就坐,如果是每個月發薪日過後的Big Sunday(大星期天),你會發現廳內坐滿人,白色格子也坐。在這裡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幾乎每五個人,就有兩個人會拿起手機直播。

在台北車站大廳的直播,有時是不講求構圖的漫漫游走,有時是吃美食的一瞬。

許多人說直播是為了要告訴家人自己在台灣過得很好,但其實直播給的是一種連結,在直播裡的世界他們能夠自在說著母語,暢快呼吸

LIVE直播一下,好像真的LIVE了起來。

聚餐、社團、直播、閱讀 公共空間滋養了百花齊放

印尼人有席地而坐的文化,還有一個跟朋友相聚的模式:Makan(吃飯)!移工來到台北車站大廳跟朋友聚會,他們可能五點起床煮了大餐帶過來,或者先繞到北平西路或Y27地下街的印尼小吃店外帶,然後大家一起到大廳坐著吃飯。

 

吃飯中的移工,每次都帶著許多食物和野餐裝備,讓旁邊的人好羨慕。插畫/江婉琦。
吃飯中的移工,每次都帶著許多食物和野餐裝備,讓旁邊的人好羨慕。插畫/江婉琦。
 

專業野餐移工會帶野餐墊,或垃圾袋剪裁墊在地板上;除此之外包包必備一大包衛生紙、濕紙巾、塑膠袋。在印尼吃正餐必會配上冰涼飲料,許多人安置好食物後,會說等我一下,他們便到一旁的便利商店待一陣子,然後捧著好幾罐冰水走回來。

社團移工,最常穿黑色團服。插畫/江婉琦。
社團移工,最常穿黑色團服。插畫/江婉琦。
 

野餐只是其中一環,台北的印尼移工社群其實存在許多「社團」,社團聚會場所十之八九都在台北車站。

這裡有攝影社團、樂團、寫作社團、宗教社團、募款社團、同鄉會。你若坐在台北車站大廳,看見一群穿著相似衣服,拿著自製旗幟的移工群群圍坐,就是他們了!有趣的是,社團之間會一起訂製團服,不知道為什麼,團服一定都是黑色的,有時上頭還同時印刷了台灣、印尼國旗圖樣。

要去參加選美的移工,不為人知的隱形網紅。插畫/江婉琦。
要去參加選美的移工,不為人知的隱形網紅。插畫/江婉琦。
 

而在五花八門、大大小小活動中,車站大廳甚至潛藏著經驗老練的秀場高手,有時你會在大廳看到正畫著濃妝、身穿華美禮服的移工,他們可是請了專業化妝師、訂做了禮服要去參加選美、歌唱比賽的社群紅人。

在印尼家鄉的她們可能是幾個孩子的媽或鄉村姑娘,但在熱鬧的台灣台北車站大廳,她可能是臉書追蹤破萬、破千人的移工網紅。

除了動態娛樂,心靈上的滋潤也不可少。2015年底,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的長工吳庭寬開始在北車大廳擺起地板圖書館,他們拉一卡大行李箱到每周日的台北車站大廳,當打開行李箱平放在地上,裡頭盡是印尼文的母語書籍。

看書移工,最常看言情小說和伊斯蘭宗教書。插畫/江婉琦。
看書移工,最常看言情小說和伊斯蘭宗教書。插畫/江婉琦。
 

每個週末出現的地板圖書館,免費提供給移工朋友們借閱書籍,甚至百花齊放到台中、高雄、台東、台南。

地板圖書館中借閱率最高的類型是言情小說和伊斯蘭宗教書,不過地板圖書館不只是圖書館,是許多害羞台灣人(包含我)一開始認識移工的橋樑,我們在這裡期待每周的相聚。

庭寬曾說:「當我們一起坐在地板上,我們是平等的。」

一起生活在這裡就知道 區分國籍或種族毫無意義

台北車站大廳其實不只移工,多的是台灣人,移工通常是在周日曇花一現,平日的北車大廳便成了以台灣人為主的場域。我喜歡在每周日的台北車站大廳成為少數的「台灣人」,當自己不再是主體,我們常常可以打開一雙視野更寬廣的眼睛。

掃地阿姨眼中的移工,我們都是好朋友。插畫/江婉琦。
掃地阿姨眼中的移工,我們都是好朋友。插畫/江婉琦。
 

台北車站大廳是台北的國際門面,許多人會批評移工可能會亂丟垃圾,因為閒言閒語很多,其實移工在此休假都特別留意垃圾不落地。台北車站有許多身穿橘色制服的清潔阿姨,清潔是工作職責,所以也常跟移工互動。

好像是從2017年左右開始,北車新來了一位有趣的清潔阿姨,她有天害羞靠近燦爛時光的地板圖書館,對著我們幾位台灣人說:「請問,不要亂丟垃圾的印尼文該怎麼說?」後來阿姨跟好多印尼人交了朋友,印尼單字量越來越多,誰回家鄉了、誰今天去跑活動沒來,阿姨最知道。

我在多年後有次想訪問阿姨,但被阿姨婉拒了,她說她的工作就是顧好清潔而已,接著她轉身,並笑咪咪走向身旁坐在地上的印尼朋友說:「嘿!你這禮拜也來喔!」

分享食物給無家者的移工,我們都是辛苦人。插畫/江婉琦。
分享食物給無家者的移工,我們都是辛苦人。插畫/江婉琦。
 

台北車站還有個專門為無家者而設的潛規則,晚上九點前不能在大廳躺著。

週末移工與無家者共享台北車站的空間,移工和無家者均是空間和社會結構裡的弱勢,一起心知肚明社會對彼此的不友善。如果移工辦活動、聚會完了要離開,但準備的食物還剩下許多,大家常主動分享給車站外的無家者,有時我覺得這才是台北車站最美的一刻。

來台北車站想更認識移工的台灣人,因為台北車站的地板,讓我們有相識相聚的理由。插畫...
來台北車站想更認識移工的台灣人,因為台北車站的地板,讓我們有相識相聚的理由。插畫/江婉琦。
 

周日的台北車站,常常有移工議題相關非營利組織、公益團體在這裡辦活動。像是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會在這裡擺地板圖書館,是我一開始認識移工議題的場域;或是移工商學院One-forty不時在這裡舉辦台灣人與移工的交流活動,年輕大學生喜歡來;而每次台灣移工聯盟MENT舉辦的移工大遊行,也是以台北車站為出發點,台灣人常跟著移工上街。

讀完這篇文章 你難道不想親自參加看看嗎

移工權益運動者顧玉玲老師曾說:「同理心不會促進認識,大家有同理心,生活還是在兩條平行線上。我比較相信好奇心,好奇心能讓你主動去接觸。」

對我來說,台北車站大廳的地板,就是開啟許多台灣人好奇心的開始。因為有地板,我能在周日時刻蹭著坐在地上,害羞的挪動屁股,鼓起勇氣微笑,對身旁的印尼姊姊說聲:「Kakak Anda dari mana?(姊姊妳從哪裡來呢)」

若是有天台北車站不再讓人能坐下,不只是每周日移工再沒有記憶裡的北車大客廳,台北車站的地板給的不只是地板,更給了包含我在內的台灣人,一個更認識移工的機會。

希望下次我還能再對印尼朋友們輕輕說聲:「姊姊,妳下周日放假還會來Aula(台北車站大廳)嗎?」